你见过最魔幻的商业反差吗?
石材网报道:五星级酒店大堂里流光溢彩的大理石地面,奢侈品店光可鉴人的石材墙面,背后供货的老板,可能正在办公室里对着账本发愁 —— 下个月的工资该按七成发还是五成发。

就像健身房里肌肉最壮的壮汉,说不定是刷信用卡办的年卡;那些看着烈火烹油的高端石材生意,内核早已被市场蛀空。2025 年,这场 “表面光鲜、内里煎熬” 的戏码,正在石材行业演变成一场不留情面的生死淘汰赛。
曾经的预测还在说 “行业会遇冷”,但现实是,这不是冷冬,是速冻。淘汰 30% 只是安慰性说法,半数企业被淘汰,可能才是这场洗牌的底线。
一、依附地产的 “挂件宿命”:巨轮下沉,最先落水的是附属品
石材行业的命运,从一开始就和房地产绑在了一起。
过去二十年,房地产这艘巨轮乘风破浪,石材作为 “豪华配置”,跟着沾尽红利。大开发商批量采购,工装订单源源不断,哪怕是小作坊式的工厂,守着大板仓库就能躺着赚钱。那时的石材老板,觉得是自己眼光准、资源硬,却忘了:他们的光芒,不过是巨轮反射的余晖。
如今,房地产巨轮吃水线告急,资金链紧绷、新项目锐减,连开发商都在精打细算缩减成本,首当其冲被砍的就是石材这类 “非刚需豪华配置”。工装市场断崖式下滑,曾经求着拿货的客户,现在连账期都谈不拢,石材行业的 “挂件宿命” 彻底暴露 —— 当巨轮需要减负时,最先被扔下海的,就是这些不能直接驱动前行的附属品。
更致命的是,很多企业还活在过去的逻辑里。那些装修得堪比艺术馆的高端展厅,一块石材配三个射灯、两个销售,看似有排面,实则成了沉重的负担。租金、人工成本居高不下,却再也等不来主动上门的大客户,只能沦为老板发朋友圈的 “背景板”。
二、三重绞杀:模式、流量、需求的全面崩塌
石材行业的困境,从来不是单一因素导致的,而是模式、流量、需求的三重绞杀。
模式过时:守株待兔的玩法彻底失效。传统石材生意靠 “大板批发 + 线下展厅”,等着客户上门看样、下单,核心依赖下游需求旺盛。现在工装需求萎缩,家装市场分散,再抱着 “开店就能赚钱” 的想法,就像在智能手机时代还守着 BB 机,不是复古,是自断生路。
流量被劫:线上野战军抢走了所有注意力。以前业主买石材,认的是实体店的 “看得见摸得着”;现在刷短视频时,一个懂行的设计师、装修博主,对着镜头讲几句石材选型干货,就能吸引几千个潜在客户。流量被这些线上 “轻资产玩家” 切碎,传统展厅连获客的门都摸不到。
石材网获悉 : 需求降级:情怀在预算面前一文不值。当年轻人开始纠结房贷、压缩开支,谁还会为 “卡拉拉白还是鱼肚白” 的情怀买单?消费降级就像无差别扫射,越高端的石材产品,客户池萎缩得越快。曾经的 “高端定位”,如今成了曲高和寡的 “自嗨”,最后只剩库存积压。
流量没了、客户跑了、需求冷了,这三座大山压下来,很多石材企业的财务报表,早已从盈利红变成了亏损黑。
三、出海不是避风港:一场赌上身家的 “远征”
国内卷不动,不少老板把希望寄托在出海,觉得能 “降维打击” 赚美刀。但现实远比想象残酷,出海不是避风港,而是另一个更残酷的战场。
欧美市场看似庞大,却布满了贸易壁垒的暗礁。地缘政治变动、关税随时加码,今天能正常出货,明天可能就因为一条新规被挡在门外。更别提 “原产地” 核查越来越严,哪怕在东南亚建厂曲线救国,也可能被认定为 “非本地生产” 而遭遇限制。
真正能在欧美市场站稳脚跟的,不是靠石材纹理好看,而是靠合规能力、本地化运营和供应链把控。直接在海外建厂?高昂的成本、复杂的工会规则、陌生的法律体系,足以让中小石材企业望而却步。
说白了,出海不是万灵药,更像是一场赌上身家的远征。赢的概率极低,输了可能就是血本无归,从老板变成打工者。
四、弱需求时代:年轻人不爱买房,石材该卖给谁?
这一切的根源,其实是整个社会进入了 “弱需求时代”。
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变了:婚可以不结,娃可以不生,房可以不买。他们追求的是情绪价值、精神满足,是虚拟世界里的快乐,而不是一块冰冷的大理石能提供的 “家的质感”。
装修需求的减少,不是短期延缓,而是周期性萎缩。当 “拥有一个家” 不再是必选项,石材作为装修主材的需求基础,自然就动摇了。这对石材行业来说,才是最致命的釜底抽薪。
但这并不意味着石材行业会彻底消失。天然石材的独特纹理、自然质感,是任何工业品都无法替代的。从古代的建筑基石到现代的装饰材料,人类与石材的联结从未断裂。需求不会消失,只会换一种形态 —— 以前是服务大开发商的 “大单慢结”,现在要转向服务小众设计师、网红工作室、个体业主的 “小单快收”。
五、活下去的密码:从 “拼规模” 到 “拼灵活”
2025 年,石材行业的生存逻辑已经彻底改变:红利期靠运气,洗牌期靠实力。活下来的企业,一定是那些懂变通、重务实的 “新物种”。
他们的核心竞争力,不再是 “能接多大单”,而是 “能赚快钱、控成本、抓流量”:
成本极致控制:砍掉不必要的豪华展厅,转向仓储式展示,压缩中间环节,把价格优势做出来;
现金流为王:拒绝长账期订单,优先做 “小单快收”,哪怕单笔利润低,也要保证资金周转;
线上获客突围:在短视频、小红书分享石材应用案例,对接设计师、装修公司,把流量转化为订单;
场景创新破局:不再局限于家装、工装,转向网红直播间背景墙、小众咖啡馆装饰、文创产品定制等新场景。
以前是 “爱拼才会赢”,现在是 “会活才会赢”。那些躺在过去功劳簿上的巨头、不愿改变的懒汉,迟早会被市场淘汰;而那些主动求变、灵活应变的企业,才能在寒冬中活下来,等到下一个春天。
毕竟,石材的价值从未消失,消失的只是过时的经营方式。2025 年的石材行业,不是结束,而是一场 “去芜存菁” 的重生。能活下来的,终将在新的需求土壤里,重新绽放光芒。
END ( WWW.STONEIE.COM )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