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石材网获悉, 当中铁十九局的工程车队驶入福建长泰吴田山,这座以 G654 芝麻黑花岗岩闻名全球的矿区,正迎来一场颠覆式变革。近年来,以中铁十九局、福能集团为代表的央国企密集进军石材矿山领域,打破了行业长期 “小散乱” 的格局。这场由国资主导的产业重塑,不仅改写了石材开采的游戏规则,更在绿水青山与产业发展之间架起了新桥梁。
央国企的入局绝非偶然,而是政策导向、行业需求与企业战略的三重共振。在 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 理念指引下,环保与安全成为矿山开发的硬性门槛。传统中小矿企因资金有限,难以承担边坡修复、废水处理等长效投入,而央国企凭借资金实力与社会责任担当,成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天然主力。对中铁十九局这类基建巨头而言,掌控 G654 这类优质石材资源,能向上游延伸产业链,为重大工程提供稳定原材料保障,如同钢铁企业布局铁矿资源般构筑竞争壁垒。更关键的是,国资力量的介入直击行业痛点,通过并购重组淘汰落后产能,破解资源浪费与同质化竞争的困局。
中铁十九局对吴田山矿区的整合,堪称行业转型的标杆样本。这座年出口量惊人的花岗岩产地,曾因数十年无序开采留下满目疮痍的山体。与传统矿主不同,中铁十九局以 “全域生态治理 + 科学开发” 为核心,将地质灾害治理、边坡复绿置于开采之前,采用 “清理 – 整理 – 覆土 – 复绿 – 管护” 五步模式修复山体伤疤。矿区内新建的智能化喷淋系统精准降尘,废水处理站实现循环利用,昔日的 “生态疮疤” 正逐步变身 “绿色矿山”。这种 “先治理后开采” 的模式,彻底颠覆了 “重开采轻修复” 的旧逻辑。
同期,福能集团并购南安亿石达矿业的案例,则展现了国资整合产业链的深层布局。作为省属国企,福能集团依托资本优势,打通从吴田山等矿区开采到南安加工、出口的全链条,将 G654 石材的价值从资源本身延伸至设计、品牌等领域,大幅提升了福建石材的国际竞争力。
这场变革对行业参与者而言,既是挑战更是机遇。中小矿企面临资本与技术的双重门槛,粗放经营难以为继,但那些拥有加工技术、渠道资源的企业,可通过与国资合作成为产业链服务商。贸易商则需从 “卖原料” 转向 “创价值”,在产品设计与品牌打造上深耕细作。随县三家矿山入围国家级绿色矿山名录的实践证明,规范发展能带来更高附加值。
从吴田山的边坡复绿到南安的产业链整合,国资入石正推动石材业告别 “野蛮生长”。这场变革不仅让 G654 这类优质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,更勾勒出 “山青水绿、产业兴旺” 的新图景。在这场绿色转型中,唯有顺势而变者,方能在石材业的新时代找准航向。
END ( WWW.STONEIE.COM )






